电信诈骗的预防手册之二:陷阱就在你眼前 为您讲解-民生在线 徐慧 2229120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民生在线 > 为您讲解

电信诈骗的预防手册之二:陷阱就在你眼前

2016-09-22 | 来源: 吉林日报

电信诈骗的预防手册之二:陷阱就在你眼前

  近年来,电信诈骗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和社会舆论的热点。尤其是山东临沂准女大学生徐玉玉遭遇电信诈骗,伤心过度离世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再度激起全民的愤怒声讨。

  记者在吉林市公安局调查中了解到,2015年,吉林地区电信诈骗发案1023起,受骗群众1023人,其中离退休和出国务工返乡人员最易受骗,分别占总人数的41%和26%;40至60岁年龄的人群也易受骗,占总人数的72%。而2016年上半年吉林地区电信诈骗发案319起,在校大学生和个体从业人员成为受害“重灾区”,分别占总人数的21%和37%。

  11 冒充黑社会敲诈

  【作案手段】犯罪分子先获取受害人身份、职业、手机号等资料,拨打电话自称黑社会人员,受人雇佣要对其加以伤害,然后提供账号要求受害人汇款破财消灾。

  【典型案例】贝先生接到了一名东北口音的男子打来的电话,问其是不是得罪了什么人。在电话里贝先生问对方是什么人,有什么事情,对方的口气十分强硬地说,贝先生得罪了一个老板,现在老板找了他们几个混黑道的兄弟想要对贝先生“出手”。第二天,这个自称黑社会的人又给贝先生打来电话,不仅准确地报出了贝先生的姓名,还说出了贝先生的年龄以及住址。随后,对方发来一个银行卡号,要贝先生打2000块钱到这个账户上。贝先生这才明白过来,自己是遇到了通过电话、短信来诈骗的骗子,贝先生果断报警。

  【防范措施】一旦接到这样的电话,可选择立即报警。各种诈骗犯罪,骗子最终都要通过银行转账达到骗钱的目的。所以无论骗子如何花言巧语、危言恐吓,一定要记住“不听、不信、不汇款”。

  12 虚构绑架诈骗

  【作案手段】犯罪分子虚构受害人亲友被绑架,如要解救人质需立即打款到指定账户并不能报警,否则撕票。当事人往往因情况紧急,不知所措,会按照嫌疑人指示将钱款打入账户。

  【典型案例】2010年5月17日,一团伙假称绑架了被害人白某某的孩子,让白某某将人民币5000元转入指定账户;同日上午11时许,该团伙假称绑架了受害人董某某的孩子,勒索董某某人民币1.8万元;同年5月18日,该团伙假称绑架了受害人于某的孩子,勒索于某人民币2万元。

  【防范措施】不要轻易透露个人和家人的信息,接到此类电话可以身上没钱也无卡需筹钱为由,拖延时间,即刻给孩子或孩子的老师打电话求证。

电信诈骗的预防手册之二:陷阱就在你眼前

  13 “猜猜我是谁”诈骗

  【作案手段】犯罪分子获取受害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后,打电话给受害人,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根据受害人所述冒充熟人身份,以其被“治安拘留”“交通肇事”等事由,向受害人借钱,一些受害人没有仔细核实情况就把钱打入犯罪分子提供的银行卡内造成损失。

  【典型案例】张先生一日接到一个“170”开头的陌生来电,电话一通对方就直呼他的名字。张先生仔细辨认声音后,觉得对方像他一位朋友,便没有具体核实对方身份。对方称资金周转困难急需用钱,希望张先生出手相帮,张先生没多想就给对方转去了30万元。事后张先生给朋友打电话核实,才知道自己上当了。

  【防范措施】接到陌生可疑的电话一定要仔细辨别,尽量别玩“猜猜我是谁”,最好挂断电话,或是编一个名字,看对方是否借着假名字大肆套近乎。如果真担心是老朋友老同学遇到困难,可以直接给对方打电话核实。万一上当受骗,应第一时间向当地警方报警,公安部门接到报案后会冻结对方账户,最大限度挽回损失。

  14 “电子邮件中奖”诈骗

  【作案手段】通过互联网发送中奖邮件,受害人一旦与犯罪分子联系兑奖,对方即以“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汇钱,达到诈骗目的。

  【典型案例】某外企业务员张先生今年7月初收到一封来自国外的英文邮件,声称他“中了头彩”,奖金是100万欧元,当时张先生未予理会。一个月后,张先生再次收到邮件。他对邮件所提供的“DCA××公司”和“DIR××银行”上网进行查寻,感觉“这公司及银行网页十分正规”后,遂按对方要求通过网上银行支付了620美元“开户费”,随后又交了2756美元的“转账费”及交“税金”和办“免税证”的钱。付了5500余美元后,对方又说要交转账滞纳金9867欧元,张先生拒绝。此后,张先生就再也联系不上“DCA××公司”和“DIR××银行”了。

  【防范措施】真的中奖并不需要先缴纳费用。只要对方要求提供银行卡信息,就应该警惕。当接到中奖通知时,应慎重对待,并通过正规渠道进行多方确认,谨防受骗。

电信诈骗的预防手册之二:陷阱就在你眼前

  15 冒充知名企业中奖诈骗

  【作案手段】犯罪分子冒充知名企业,预先大批量印制精美的虚假中奖刮刮卡,通过信件邮寄或雇人投递发送,后以需交手续费、保证金或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诱骗受害人向指定银行账号汇款。

  【典型案例】2013年4月10日,戴某收到一封“苏宁23周年辉煌庆典”的信件,称戴某中了一辆轿车。戴某拨通对方提供的兑奖专线电话,被对方以收取公证处委托费、扣除手续费等为由,骗取4800元。

  【防范措施】收到此类信件,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要贪图小便宜盲目轻信而上当受骗。可立即拨打所称中奖公司的官方电话进行咨询,核实信息的真实性。

  16 “娱乐节目中奖”诈骗

  【作案手段】犯罪分子以热播节目组的名义向受害人手机群发短消息,称其已被抽选为幸运观众,将获得巨额奖品,后以需交手续费、保证金或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实施连环诈骗,诱骗受害人向指定银行账号汇款。

  【典型案例】大学生小谢接到一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称其已经被某知名电视节目抽选为场外幸运观众,将获得惊喜奖88000元及一台苹果电脑,后面附有领奖活动的网站及登陆验证码。小谢按对方要求在该网站上填写个人详细信息后进行了“注册”。后小谢接到自称“栏目组”打来的电话,称在领取奖金及奖品前,需先缴纳5000元的风险保证金,对方还称因为小谢已经“注册”,双方已经构成了合同关系,如果不领奖对方有权利起诉他违约并赔偿损失。小谢报了警,这才知道差点被骗。

  【防范措施】从以前的单一电话被“中奖”到手机短信、电话、邮件组合被“中奖”,从做得较为粗糙的诈骗网站到现在的诈骗网站信息及客服电话的专业化。不难发现,骗子们为了诈骗成功而设计的骗局也越来越精细、越来越无法辨别真伪。广大群众在看到电视节目中奖之类的信息后要提高警惕,要向电视台或是电视栏目组官方网站、客服电话进行核实。此外,有关网站也应切实履行监管义务,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加强审核,防止犯罪分子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诈骗。要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留意公安机关和新闻媒体对各种骗术的揭露。

责任编辑: 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