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给了80名无家可归者一个温暖的家 寻常巷陌-民生在线 张杰蔷 2211631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民生在线 > 寻常巷陌

她给了80名无家可归者一个温暖的家

2016-08-24 | 来源: 长春晚报

12.jpg

朴实的刘淑清做了件伟大的事。摄影 石天蛟 

  在汽开区方正村有一家个吉盛残障老人儿童免费福利院,这里居住着80名无家可归的精神残疾、身体残疾的老人和孩子,他们中绝大多数是免费的。而维持这家福利院运转,每年需要60万元。几乎全靠社会各界的捐助。为了经营这家福利院,身为农民的福利院院长刘淑清步履维艰,现在还欠着亲戚朋友100多万元外债。

  是什么支持着这名普通农妇从事这项只见付出不见回报的事业?8月23日,记者来到方正村,见到了刘淑清,她今年50岁。虽然经历了太多困厄,但刘淑清一直脸上带着笑容接受记者采访。

  流浪娃赚钱了

  开养老院回报流浪人员

  刘淑清说,收养精神残疾、身体残疾的老人和孩子,是从1997年开始的。其原因要从刘淑清小时候的流浪经历说起。在刘淑清小的时候,因为父亲有病,对自己不好,刘淑清被迫流浪。刘淑清说:“流浪那几年,我吃百家饭长大。我最受不了的是看人家脸色吃饭。有时候饿得受不了,走到一户人家,人家给你端出一碗饭,放在你面前,一副瞧不起的脸色。看人脸色吃饭是最难受的,看着人家难看的脸色,我常常一边流泪一边吃饭,实在忍不住,眼泪淌了下来,我都是用饭碗来挡脸。”

  遇到爱人杨树峰后,她的流浪生涯结束了,两人在长沈公路边上开了一家饭店。那时候饭店非常赚钱,一年收入能有百八十万。一看到流浪的从自家门口经过,就想到自己儿时流浪的经历,当时刘淑清就收养了几名流浪人员。刘淑清萌生了开一家福利院,专门收养无家可归的流浪人员的想法。后来因为拆迁,饭店开不下去了,为了实现收养流浪人员的愿望,刘淑清拿着补偿款,在方正村建了一座1200平方米的二层楼房,开始了自己收养流浪人员的公益事业。

  福利院开起来之后,来自四面八方的无家可归的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和老人就被送了过来。

  最开始的岁月

  靠捡秸秆扒苞米度日

  说起2005年前后福利院刚刚建立的时候,刘淑清说:“那是最艰难的时候,好几十名无家可归的人住在我的福利院,需要吃,需要穿,冬天需要取暖,还要给人开工资,那是一大笔开销。为了赚钱,我带着福利院有行动能力的人秋收时一起去扒过苞米;为了冬天取暖,我们一起去捡过秸秆;为了有衣服穿,我知道福利院附近有个专门扔死人衣服的地方,我们就去那里挑衣服穿。后来,福利院的事引起了媒体注意,经过媒体报道后,很多人给我们捐款捐物,我们的境况有了很大改变。”

  刘淑清说:“现在福利院常住的无家可归者有80人左右,年龄最大的95岁,最小的5岁。其中40多人是完全免费的,是精神残疾、身体残疾的流浪人员和孩子,被人们发现之后送到了福利院。有20多人是低保人员,他们每人一年有1000多元的低保金。还有10多人是交钱的。“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无家可归的,我的福利院就是他们的家。”

  一年开销60万元

  这是个永远赔钱的生意

  福利院一年有多大的开销?刘淑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福利院有9名雇工,每人每月工资为1500元至3000元不等。刘淑清说:“这些人必须是外雇的,因为福利院有很多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人,需要24小时照顾,全天上班,这项开销是每月2万元”。福利院现有4个孩子上学,每月支出约为5000元。以上两项费用加上福利院近百人的伙食费,水电费用,一个月约为4万元,全年为40多万元。冬季取暖福利院需要200吨煤,全年支出10万元以上。所有费用累加在一起,约为60万元。

  在刘淑清的账目上,福利院的收入却少得可怜:20多名低保人员,每人一年1000多元低保金,全年为3万元左右。10多名交费人员,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一个月800元,没有自理能力的一个月1500元,都加起来,全年也到不了10万元。

  刘淑清说:“福利院就是个赔钱的生意,现在福利院运转全靠社会各界的捐助。不怕你笑话,我好多年没有买过衣服,我的衣服全是捡来的,就连我梳头发的梳子也是捡的。”刘淑清手里拿着梳子笑着和记者说。

  “除了社会捐助,我的儿子还给添置了一套做大豆油的设备,做完豆油可以卖了换钱。做豆油剩下的豆粕,我们还做些狗粮卖。但大豆油产量很低,每天只能做出几百公斤。此外,因为福利院里事儿太多,不是这个人病了就是那个病了,我的儿子经常跑外,豆油设备几天也开不了一次工。”

  孩子没户口上不了学

  这是她的心病

  刘淑清说,因为很多人都是流浪人员,被送到福利院的时候没有户口,甚至连姓名都说不清楚。这种人在福利院里曾经有5个。平常问题不大,一旦出现特殊情况就麻烦了。刘淑清说:“这5个人中有两个已经过世了,在火化时因为没有户口,无法火化,最后经过与殡仪馆沟通,就用我的名字进行了登记。”人死了好办,最让刘淑清闹心的是孩子没有户口。现在福利院里有两个孩子没有户口。一个是13岁的孩子,这个孩子在父母离异后被父母遗弃,在外流浪被送到了福利院。这个孩子除了身高矮点儿,其他和正常的孩子无异。“我要是干活,他还来帮忙。”在采访时记者发现刘淑清的左侧眼睛有一块淤青,刘淑清说:“这就是昨天我干活的时候,这个孩子和我一起干,一不小心,木头没抓住磕到我脸上磕坏的,他今天可内疚了,一见我面就说‘刘姨,对不起’。这个孩子13岁,没户口上不了学,没事儿,我就教他认一些字。”

  另一个没有户口的孩子今年5岁,刘淑清介绍说:“这个孩子的父母都是流浪的智障人员,被福利院收留之后,在福利院里恋爱,5年前生下了这个孩子,当时因为情况紧急是我给接生的。孩子没有出生证,且他的父母也没有户口。虽然父母智力有问题,但这个孩子非常聪明。我想他的父母将来老了,需要照料,就想把这个孩子好好培养。现在我已经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了。还有一年多孩子就要上学了,现在我很犯愁。”

  准备扩建福利院

  还想干个幼儿园

  在福利院的北侧有一处正在建设的二层楼房。刘淑清说:“这处楼房是我借了10多万元建的。建这个房子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因为被送来的流浪人员越来越多,有的房间都住了五六个人,显得特别拥挤,这个房子建成后可以达到每个人居住8平方米的标准。此外,还有一些人想要付费到福利院居住,不少人不愿和残疾人住在一起,这个房子也可以将付费人员和残疾人区分开来。”

  刘淑清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开个幼儿园。刘淑清说:“福利院经常会收到一些流浪的孩子,他们的身上存在很多负能量。”现在福利院就有这样的孩子,被送来时满嘴脏话,对人对事的看法也不一样。刘淑清用了好大劲才改掉了他身上的坏毛病。“我觉得对这样的孩子,应该从小就开始教育,让他们学会感恩。”刘淑清在福利院里开辟了一个房间,专门播放中华传统美德的碟片,让福利院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

  记者离开福利院的时候,刘淑清说:“虽然现在很难,但我会坚持。无数人劝我说,别管这些人了,可每当有人告诉我哪儿有流浪人员无家可归的时候,我都会把他们接过来。帮助无家可归的人,我就愿意这样做,我不会放弃。”

 长春晚报记者 刘连宇
责任编辑: 张杰蔷